欢迎来到修师傅电器快修-附近家电维修、家电清洗、家电安装服务平台

24小时家电维修热线:

4001-558-638

当前位置:修师傅电器快修 > 空调维修 >

“像一个女孩”,究竟意味着什么?

发布日期:2025-01-16 16:54:18 浏览:
“像一个女孩”,究竟意味着什么?

当我们谈论“像一个女孩”时,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外貌或行为的问题,更是关于女性的切身感受和自我关系的探索。在流行文化中,女孩的样子与内在常常被外在的媒体形象、习俗常规所定义,然而,真正“像一个女孩”如何定义?由谁来定义?

比如在《好东西》中,小孩王茉莉问大人们:“女孩应该怎样打鼓?”一种可能的回答是“和男生一样”,另一种则是以某位女鼓手为榜样。但小叶的回答却是:“你怎么打鼓,女孩就怎么打鼓。”前两种回答都是引导王茉莉看向一个已经存在但外在于她的标准,但小叶的回答则引导她将注意力转向自己,发现自己的独特和无限。

同时,“像一个女孩”也可能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就像在《不够善良的我们》中,已婚女性简庆芬对丈夫的白月光单身女性Rebecca的微妙痴迷。这种情感“比欣赏多了拈酸,比不喜多了理解,比崇拜多了胜负欲,比嫉恨少了恶意”。这种女性间的纠葛,不仅是因相似而生的共情,更是对自身的局限与可能的投射,——我可以狼狈,但不忍你受苦;我妒忌你,却也透彻地看见你。

这种女性经验的复杂性,在艾丽斯·玛丽恩·杨的《像女孩那样丢球》中得到了回应。杨探讨了女性所代表的但不独属于女性的“阴性身体”,即一种介于自由与自限之间的特殊主体性。她反复强调,典型的女性处境的特殊结构与行为,并非某种神秘的“女人之必然”,但是,对“阴性”的诠释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的某个侧面。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的“矛盾生活”使我们既是自由的人类主体,又不断因女性处境深入地限制超越性。杨不仅揭示了阴性身体的独特能量,探索女性脱离凝视、纯粹地享受自我爱恋的可能,还试图通过空间流动与对女性象征的诠释,在女性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注视”的联系。

“像一个女孩”,或许没有单一的答案。它既可能是王茉莉的鼓声,也可能是简庆芬的女性凝视,更是每一位女性在身体的模糊性中不断探寻和超越的过程。

像女孩那样丢球:

抑制而羞耻的身体

“像个女孩”是什么样的感受?感受之一是“羞耻”,这是一种细微的,且往往是非认知性的羞耻,表现为“无法充分利用身体的潜能”。它可能展现为,青春期女孩们跑步时别扭的姿势。曾在身体两侧有力前后摆动的手臂,现在紧贴胸前,以一种“遮掩”或“自我保护”的姿态左右晃动。在动漫《名侦探柯南》中,毛利小五郎曾通过观察到女性的习惯性动作来辨别嫌疑人。破案的决定性线索是,他在与嫌疑人擦肩而过时,发现嫌疑人下意识地内收肘部,保护胸部,因而推测出对方是女性——女性总是习惯性地用手臂贴近或护住自己的身体,这在杨看来,是一种“阴性身体”的习性。

杨也列举了诸种典型的阴性举止。第一种是在丢球时,“除了手臂之外,女孩往往倾向保持不动,甚至连手臂也不会尽量伸展。”第二种是拿书或小包裹时,女孩常常将物品抱在胸前,而男性则习惯将其拿在身侧晃动。这种男女差异,主要源于使用身体的方式不同,而非力量的悬殊。男性似乎会更自在且自然地使用整个身体投入任务,行动无拘无束。

《名侦探柯南》剧照。

由此,杨总结了阴性身体的三种活动模式,分别是:模棱两可的超越性(ambiguous transcendence)、遭抑止的意向性(inhibited intentionality)以及与周遭不连续的统一性(discontinuous unity)。她认为,这些看似矛盾的模式来源于阴性身体的“自我指涉”,即女性将自己的身体既视为“物体”也视为“能力”。这些身体现象的理论基础,源自法国哲学家梅罗·庞蒂的身体哲学。

在《知觉现象学》中,庞蒂试图揭示主体与世界关系的原初结构,他将主体性定位于身体,而非西方哲学传统中的意识或心灵。身体通过自我定向及其在环境中的行动,构成了最初的、生成意义的行动。身体的纯粹在场与面对世界的无限开放,乃是最初的意向性所在。身体随环境定向,主动在环境中移动,这种向外的意图超越了其固着的“内宥性”,这些开放且无中断的导向性行动生成了朝向世界的主体性,也即活生生的身体。

杨的“阴性身体”与之相对,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模棱两可的超越性”,它负载着内宥性。事实上,阴性身体的行动不是积极、纯粹、流畅的,它在召唤运用于世界的能力时常常阻塞,它仅仅部分地投入世界,且始终停留在内宥性中。它仿佛不信任自己的能力以及自己与身体和事物的关系,“她往往活得好像身体是个负担,必须被拖驳、驱赶,同时被保护。”

同时,阴性身体总是传递出一种游移的、不坚定的“我能”,这被杨总结为“遭抑止的意向性”。它以坚定的“能”响应周遭,时而以“我能”朝向目标,但马上又陷入“我不能”的自欺。于是,它的行动曲折、迂回,在尝试中虚耗许多动作。在世界之于身体的可能与抵抗之间,阴性身体似乎格外敏感于“抵抗”,因此,它的行动总是表现出“阴性的犹豫”。

《像女孩那样丢球》,作者: [美]艾丽斯·玛丽恩·杨,译者:何定照,版本:拜德雅|上海文艺出版社,2025年1月。

再次,阴性身体还展现出“不连续的统一性”,身体在同一个行动中既是发起者,又同时作为对象。研究表明,女性更容易产生“身体会受伤”的恐惧,并且假定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被观看”。约翰·伯格在《观看之道》对此也进行过概述:“她必须观察自己和自己的行为,因为她给别人的印象,特别是给男性的印象,将会成为别人评判她一生成败的关键。别人对她的印象,取代了她原有的自我感觉。”这种情形导致女性总是“自我指涉”,这个概念是说,在与外界和事物的互动中,女性的行动主体性,总是伴随着“自身在他人眼中是客体存在”的感知。

与阴性身体的分析相契合,2014年宝洁的“Like A Girl”广告通过反转“像女孩一样”的负面标签,展现社会对女性行为的刻板印象。广告展示了不同年龄段女孩的运动表现,随着年龄增长,她们逐渐压抑自己的表达,动作变得内收和矫揉。广告非常成功,但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进一步的反思。阴性身体被隐晦地视为应受批评的对象,其模糊性的价值被彻底忽视。然而,如果单纯强调“和男性一样”的力量和自信反而会进一步掩盖性别表现背后的结构性问题,杨对阴性身体的现象学分析和潜能的发掘因此更为必要。

阴性空间、留白

与模糊性的拉扯

“像女孩那样丢球”也可以是一种骄傲的表达。在理解阴性身体的潜力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现象的缘由。首先,我们的身体不仅占据空间,也塑造空间。由此出发,阴性身体不仅体现于行动,也在空间感知中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双重性:身体似乎被限制在一个无法完全触及外部空间的空间内,无法充分地与周遭互动。杨认为,这正是女性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学习如何“成为女孩”的结果,她们拥有一种既活跃又滞重的复杂空间感知。

女性的肢体常常将自我围绕,抑制躯干的伸展,她们似乎在自己与周围空间之间设立了一道无形的篱笆,压缩了本可属于自己的、能自由抓握的空间,篱笆之外则无法触及。她仿佛固着于某个“此处”,而“此处”与“彼处”之间被切断了。对应着阴性身体在目标与能力之间的非连续性,阴性空间则具有双重性:“这里”的空间是她的“固有领土”;而“那里”则是她能够看到却无法进入的区域。“那里”充满了可能性,有他人活动的身影,但不是她的空间。一个经典的情形是,男性似乎更倾向于岔开腿坐,而女性则倾向于双膝紧闭。另一方面,阴性空间展现出身体的“扎根”意识:它在完成某项活动时,只会启用局部,而身体的其他部分保持静止。这是因为阴性空间总是呈现出一种可定位的坐标系统,而这一系统并非源自女性自身的意向能力,而是被外部力量所塑造与限制。

《观看之道》,作者: [英]约翰·伯格,译者:戴行钺,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

杨认为, 阴性身体的举止与空间感知是在“成为女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她们“积极学习如何阻碍自己的动作。”杨回忆起自己是在大约13岁时,花了几小时练习“压抑、封闭、左右款摆”的阴性行走方式。诸如此类的学习使女孩逐渐“成为女人”,并将“脆弱”作为自己身份的一部分,认为自己比男人更容易受伤。与此同时,女性身体常常被仅仅视为物,而她们也将这种意识内化。

总之,她们的身体传达出一种主体的模糊性,一边作为客体,将自己表现为他人欲望的潜在对象,因而无法完整地展现自己的意愿,一边又作为主体审视自己,观看着自己如何作为被他人观看的身体进行表演,她在空间中踌躇、黏着,无法与自身合一。

然而,这种“模糊性”十分重要。它是主体自身的距离,是“恰当善意”的起点。同时作为主体和客体的身体充分地体验抽离感带来的迟疑,这种迟疑不仅是滞重,更是尊重的空白,它生成了“有距离的自我”。阴性身体体悟这种不连续性,因此始终为他人留下空间,既在物理空间中以谦让的姿态柔和地注视他人的参与,也在理由空间中倾听他人的倾听——不仅倾听声音,也倾听留白——永远保留他人自我解释的可能。这种模糊性的典型认知模式是“触碰”,它抵制凝视/被凝视的权力关系,是主动同时也是被动,主体之间的边界灵敏地流淌着。

骄傲地丢球:

“爱女”的目光

与杨的经验相似,笔者也曾在青春期被“阴性”刺痛过。笔者的初中班主任是一位泼辣务实的中年女性。她时常调侃我们的“阴性做派”:“抱个包跟抱崽一样,小女人似的。”那种被点破的羞耻感让青春期的我们羞愧难当。但当下回想,这种嘲讽既是羞辱,也是解放。中年女性凭借时间堆积的人生智慧朴素地点明了女性身体被抑制的状况,并试图让少女们不再“扭捏”。但她并未追问这种“扭捏”的根源,也没有看到这种表现中的模糊性,也未能挖掘阴性身体可能的积极面向,因此也无法帮助少女们在日积月累的习惯所堆砌成的自身中,找到潜能所在。

那么,如何挖掘“阴性身体”的积极面向?这种挖掘并不意味着对当下压迫的纵容,而是思考女性作为能动者,如何在阴性结构中正面地运用已有的象征与实践,穿透自鸣得意的普遍主体性,表达女性的那些出于自己且为了自己的欲望与能量。

《不够善良的我们》剧照。

首先,杨从包裹身体的服装出发,认为女性可以通过“触觉”来抵抗“视觉中心”主导的控制模式。这种抵制还能通过相系、幻想协助实现。从法国女性主义哲学家伊利格瑞(Luce Irigaray)出发,她认为,视觉在西方文化中常被视为认知和知识的首要感官,阳刚欲望通过视觉隐喻来传达自己,讲求的是“看”与“被看”的距离。同时,这种对视觉的偏重压缩了其他感官(如触觉)的重要性。与之相对,“阴性欲望”则更多通过“触觉”来呈现。在This Sex Which Is Not One(《此性非一》,暂译)中,伊利格瑞深入探讨了女性身体和感官经验的哲学意义,认为女性身体的多感官特质(尤其是触觉)是打破视觉主导视角的重要途径。

杨在此基础上推进一步,认为触觉不仅是一种官能,更是一种感官的定向。不是说不存在“对视”,也不是说“触与被触”毫无分别,而是从象征的角度,提出有别于视觉中心的另一基础性认知范式。与视觉的辨识与测量不同,触觉使主体沉浸于与客体连续的流动性中,二者不断交换与碰触。服装的材质与女性身体建立起特殊的联系。更朴实的说法是,我们应追求舒适而非时尚,用身体去感受布料的材质,而非为追赶流行而焦虑伤神。

“相系”通过服饰指向女性与女性的关系,她们并不占有服饰,而是与服饰共同生活,同时,服饰帮助女性建立彼此的联系。比如,女性在逛街时,通过选择、尝试、谈话、欣赏和相互评价,享受相互陪伴的快感。有时,微妙的比较也悄然流动,正如《不够善良的我们》中被同一件格子衬衫联系起来的两位女主,她们渴望“被看见”的欲望在流动,身份持续变换。她们并不拥有自己,而是在彼此的感受中共享自我,正如简庆芬所说,她们如同“量子纠缠”。

《不够善良的我们》剧照。

“幻想”则是一种关于自由的练习。服装为女性提供了一个不具任何处境性的处境意象,朝向一种不确定的、无限变身的可能。通过服饰,女性进入“角色扮演”,也即部分地进入而非实现可能的故事。在镜子面前,玛丽苏式的想象帮助女性摆脱客体化的凝视,进入一种游戏状态,在一幅画、一个意向、一种可能的身份之间穿梭。

其次,对阴性象征重新赋予意义,正是“幻想”所擅长的领域。乳房作为女性最具象征性的部位之一,也最可能成为翻转视觉中心的触觉起点。性凝视似乎通过乳房将女性钉死在“女人味”的标准中。但是同时,乳房又是哺育生命之“母性”的象征。在父权制文化中,既是生命滋养也是性感源泉的乳房却不能同时作为二者,圣女的哺育和妖女的诱惑必须彼此排斥。对阳刚特权而言,母性的无私和荡妇的索取不应同时存在,电影《好东西》中,单亲妈妈王铁梅公开自己性生活的报道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厌恶和网络暴力,正是因为她的书写打破了这一“圣女”与“妖女”的对立框架。

也正因如此,从乳房出发消解圣/妖二元对立,更能成为女性解放的起点。只有当乳房仅被视作“物”时,它才是易于掌控、被固化的客体,是可以被凝视、评判和占有的对象。但若从女性自身的目光出发,乳房应当被视为“触”,其重要性在于感觉、敏感度和快感的潜能。不存在孤立的触碰,触碰必然是一种“被触碰”,在触觉的互动中,主体与客体的边界变得模糊。触碰本身即为一种交换,那么主客双方始终存在着转变位置的可能。因此,将触觉作为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时,界限和区分便不再重要。杨提出,“乳房是一块多重且流动的深度快感区域”,正如女性的身体和性,多元且兼具异质性。

“孕育”作为阴性思考的典范

“生育”是女性群体内部又一个敏感且充满争议的主题。当下,已孕女性往往将生育视为社会责任、荣誉或对孩子的偏好,而恐育女性则更关注生育可能对她们社会价值和生物性的损害。两者之间的对话,往往未能直面生育本身所带来的复杂性,而杨提出,生育能够作为阴性思考的典范。

年轻女性对怀孕的恐惧,不仅源自于结构性性别问题,使怀孕成为影响她们社会价值的重大因素,更主要的原因在关于怀孕对身体的困扰。具体来说,这种困扰源于两个方面。其一,孕妇的身体常常被工具化,被视作“孩子的容器”,孩子的需求往往凌驾于她们之上。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医疗实践中,产妇的感受往往难以成为其决定生产方式的依据,而主体性较强的年轻女性往往抗拒将自己置于这种无助的境地。

同时,在医学层面,怀孕的身体被“异常化”,怀孕是偏离常规的状态。一方面,医学器械作为客观、权威的“裁判”,常常忽视女性体验,而将其转化为对象进行分析,削弱其感受的权重,怀孕身体的“脆弱性”被简化为“虚弱”。另一方面,医病关系延续了父权制的权威/屈从结构,医护人员常以父亲般的权威姿态进行诊断,几乎不容许自己的意见遭受挑战。总之,孕妇要么被要求为了孩子“好好照顾自己”,要么作为一种特殊状况被医学监控,其切身的经验似乎毫无价值。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剧照。

其次,对“美丽孕妇”形象的强调,可能导致传统上撤离性客体化场域的女性重回凝视的牢笼。传统上,社会赋予孕妇神圣的光辉,身体有机会走出被男性欲望“切割”和“肢解”的凝视之外,“紧盯她肚腹的眼光并非出于欲望,而是出于肯认”,由此,女性的自我爱恋成为可能。她们有机会以一种孩童般的自由与自身亲密互动。但是,关于“美丽孕妇”的媒体形象和广告,却将其重新拉入性化的斜睨中。

回到身体本身,能够在个体层面帮助女性应对以上问题。杨提出,怀孕的主体揭示了一种新身体典范,它是“双重性主体”,这与常识中“统一的自我”观念相悖。孕妇在同一时刻将自己的身体经验为主体和客体,她同时经验着“是她与不是她的身体”。这种主体性不仅是去中心化的、分裂的,而且还包含一种特殊的“过程与成长之时间性”,她通过孕育体验着过去与未来的分裂。

双重性主体的感受从胎儿的第一个动作开始。他人只有在孕妇的指引下,才能定位与胎儿的触碰——即便通过医学影像的辅助,也无法突破孕妇与胎儿的特殊关系,正如别人无法共享我们的梦境或思想。对孕妇而言,身体的边界变得模糊,什么在“我”之内,什么又外在于“我”?正如“我将我的内里感受为另一人的空间,然而那是我自己的身体。”或许身体的边界本身就流动,那固定的、统一的习惯性的身体与此刻的身体本就无法全然整合。我们无法确切界定,自我在何处结束,世界于何处开始。

《黄阿丽:小眼镜蛇》剧照。

杨回忆起其孕期绑鞋带的经历,弯腰时突然吃惊于腹部与大腿的碰触。身体的习惯尚停留在过去,腹部的存在出乎意料,但“触碰”却又异常真实。日常运动中,我们也曾不经意打到自己的脸或绊到自己的脚。这种突如其来的触感给人瞬间的讶异。此时,身体似乎是笨拙的阻力,正如生病时我们会体验到的滞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被困于其中,因此去赋于所有身体的沉重感与物质感负面意义很不公平。

杨认为,“怀孕主体是以自我同时存在于眼睛和躯干的方式来经验自己。”身体并不会妨碍目标的实现,反而提供了一种美学体验,它让我们享受肉体的美妙感受,这与专注于手头的工作并不发生冲撞。杨在孕期常常能感受到身体的边界的流淌,像是世界中持续的美妙声响。日常的动作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行为,而宛若舞蹈,怀孕的身体表现出一种直接的开放性,帮助她滑越空间,她是空间中有重量的存在。

而古典艺术总是将怀孕女性塑造为“等待天使”,将其置于静谧、神圣的光环下,这种描绘实际排除了女性的真实体验。实际上,怀孕的主体享受独特的成长性和时间性,她是生命创造和变革的源泉与参与者。

杨所提出的这种颇具生产性的对怀孕的解释并不应当被作为一种新的催生手段,也不是在否认其他女性在怀孕时的经历,她的创造只是为女性提供一种从主体和尊重自我感受出发的,一种新的对女性身体的积极理解,一种女性“自恋”的创造。

在“成为女性”的全程中,女性都以一种近乎隐形的方式与世界交互。“阴性身体”在空间中徘徊、弯曲、变换,但始终难以完全进入那片广阔的、充满无限可能的“彼处”。然而,正是在这种“未完成”的模糊性中潜藏着原生性的力量。女性身体是一种与世界缠绵交织的对话。这对话并不止步于传统的“禁锢”与“释放”,而是在不断地演化为新的主体性——那种既充满矛盾,又蕴含无穷潜力的“阴性身体”,可以既不顺从也不操控,而是充满创造力的模糊性,时刻可能挑逗固化的框架。正如从孕育的过程中挖掘出双重性的体验,我们不再将自己单纯地定义为“脆弱”或“强大”,每一次触碰都是与世界深入对话的痕迹。

本文参考资料:

[1] 【全能自恋正在杀死有效表白】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DCVYbEdQ?vd_source=afbb0cc81b8265b7dc68ec377d1329f4

[2]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dMLD7Cd3Ec

作者/陈明哲

编辑/走走

校对/薛京宁

上一篇:烤箱价格

下一篇:没有了

  • 维修知识
  • 安装知识
  • 清洗保养
  • 行业新闻
  • 常见问题